以下是针对PI膜(聚酰亚胺薄膜)电压击穿试验仪的核心技术解析及操作规范:
核心功能
测定PI膜在工频交流/直流电压下的击穿强度(kV/mm)和耐电压时间,符合GB/T 1408-2006、ASTM D149等标准。
支持匀速升压(0.1~0.5 kV/s可调)、阶梯升压及耐压试验三种模式,适配不同测试场景。
实时绘制电压-电流曲线,记录击穿点数据并导出至EXCEL。
系统组成
高压发生器:输出0~50kV可调电压(AC/DC),容量≥2kVA。
电极系统:标配圆柱电极(Φ25mm/Φ75mm)或定制微间距电极满足薄膜测试。
安全防护:过流保护、漏电保护、试验箱门互锁断电及放电报警装置。
试样制备
裁取平整试样(无褶皱),厚度偏差≤±1μm,表面粗糙度Ra≤0.2μm,避免边缘毛刺。
需定制微米级电极间距(光刻工艺)以适应薄膜特性,防止沿面闪络。
关键参数设置
参数 | PI膜典型要求 |
升压速率 | 0.2~0.5 kV/s |
击穿阈值 | ≥100 kV/mm(高性能PI) |
泄漏电流监测 | 灵敏度≤1nA |
环境条件 | 温度23±2℃,湿度≤80% |
A[开机准备] --> B}
B --> C[放置试样]
C --> D[设定参数]
D --> E}
E --> F
F -- 是 --> G[记录数据]
F -- 否 --> H[稳压计时]
H --> G
G --> I[放电复位]
操作步骤
接地验证:用万用表确认所有地线导通,操作台铺设绝缘垫。
参数设置:选择升压模式,设定终止电压(参考PI膜耐压值150~300kV/mm)。
升压测试:关闭安全门后启动,自动绘制曲线并标记击穿点。
数据保存:导出击穿电压、厚度换算击穿强度及泄漏电流曲线。
安全警示
双人操作:一人测试,一人监督,穿戴绝缘鞋并悬挂高压警示牌。
强制放电:切断电源后必须用放电棒接触电极释放残余电荷。
紧急处置:遇设备故障立即按急停按钮或断开总电源。
以下是PI膜(聚酰亚胺薄膜)电压击穿试验仪的参数设定与样品安装标准化操作流程,综合工业规范及安全要求整理:
基础参数配置
电压类型:根据测试标准选择交流或直流模式(PI膜推荐直流测试以降低介质损耗影响)。
试验类型:设置为击穿试验模式(若需耐压测试则选耐压模式)。
升压速率:匀速升压建议 0.2~0.5 kV/s(高性能PI膜需慢速升压)。
终止电压:按PI膜耐压值设定(通常≥150kV/mm,厚度0.1mm时设15kV)。
安全阈值设置
电流上限:薄膜材料设为 1~5nA(防止微放电误触发)。
电压上限:不超过设备最大值(如50kV仪器设≤45kV)。
电弧灵敏度:启用高灵敏度模式(检测局部放电)。
环境与样品参数
输入 样品厚度(精度±1μm)。
记录 温湿度(标准条件:23±2℃,湿度≤80%)
示例操作界面:打开软件→试验设置→选择直流击穿→输入升压速率0.3kV/s→设电流上限3nA→保存参数
电极处理
用无水乙醇擦拭球-球电极(标配Φ25mm),确保无残留碳化物。
对PI膜推荐使用定制微间距电极(光刻工艺,间距≤100μm)。
样品制备与放置
裁取尺寸≥100×100mm试样,边缘打磨光滑(避免毛刺导致电场畸变)。
离子风机消除表面静电后,平铺于电极中心,杜绝褶皱或气泡。
油浴测试时,变压器油需浸没样品(液面高于上电极5mm)。
安全闭锁
高压线连接:红(高压端)黑(低压端)对应电极接口。
关闭试验舱门,触发门禁开关联动断电保护